title

SYSTEM OF CONDUCTOR

More-then-Human Technical Studies fore Transentient Becomings

 

「導體計畫」以三種物質的面相開啟三個單元的創作調研:In Molecular,「實地走讀」前往金門與金瓜石,走訪採掘式經濟發生的生態現場,尋找幾乎要消失的「鱟」、以及已經停止開挖,但仍淌流在地下水中的「銅」;In Flow,「軟爛共讀」將帶領4場讀書會,邀請參與者會一起共讀、聆聽;On air,「跨為度播音」以廣播節目向行星與相位提問。「實地走讀」的感知實踐將扣連「為將至而未至的未來生物提供行前索引」工作坊,從滲透你我的「分子視角」深入感受器官,擴延至日常處境的所知所感。


🩴 實地走讀(FEELed WALK/Field WALK)
 

旨在透過具身共感、聆聽環境,體會跨物種、跨物質在深度時間中的生態變遷。我們邀請到在生態領域有長期經驗的專家學者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在金門,鱟博士楊明哲老師與我們分享了鱟研究的第一線觀察、感受與困境;在金瓜石,黃家俊老師從地質科學的角度,帶我們沿著銅離子流動的軌跡在古礦區上山下海,聽聽地球怎麼說。


同時,「軟爛」邀請參與者一同進行〈風化田野指南:一份為兩人以上團體寫的具身策略書〉,希望在嚴肅的田野調查中嘗試無障礙的感知教案,將眼前的場景扣連深度時間與變遷,凝聽、感受、想像。


In Molecular,在行走中感受(FEELed WALK)、在絕境中行走(Field WALK)。

 

 

 

企劃 | 姚睿蘭 X 軟爛(Lám-Nuā)
講師 | 
楊明哲(鱟博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鱟專家群成員)
黃家俊(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教育研究組研究助理)
索引 | The FEELed LAB, 「感受實驗室」與「天氣小組」
(Jennifer Mae Hamilton 與 Astrida Neimanis)的研究與方法學影響了我們的實地走讀
企劃 | 導體大系 - 跨物態感知技術日誌 
特別感謝 | The FEELed LAB、金門水產試驗所黎錦超技士、北山古洋樓、 「Screen | 介面」媒體、藝術家林沛瑩、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小瞇攝影、CandyBird

icon
icon
icon
hau

 

#1|FEELed WALK @Kinmen 

ft. 海洋科學

title-img

2023. 07. 02 - 03

潮間帶、水產試驗所 | 鱟博士、海洋科學家 - 楊明哲老師



2021大疫之年,由於藍色鱟血中的脂多醣結合蛋白(LPS-Binding protein)可用於醫療用品與合成藥物的細菌內毒素污染檢測,是故「鱟試劑」(LAL)作為疫苗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試劑於此期間全球需求量大增,如同即便疫情癱瘓全球也不能倒下的台灣IC產業,鱟血為這場維持了兩年的病毒戰擔任最大的後援,但也加速了他的滅絕。


「實地走讀」第一站我們前往金門潮間帶尋找快要絕跡的活化石---「鱟」(Horseshoe Crab),邀請到長年耕耘鱟保育議題的楊明哲老師帶領潮間找鱟生態解說,並由「軟爛共讀」帶領「風化田野指南」。從分子視角進入潮間生態,進一步剖析鱟血的疫苗應用到濕地的抽砂危機,在鋼盔般的外殼下一點一滴流逝的不只是活化石與他們的產地,也是物質與價值之間的靈魂考驗。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活動須知


💦 名額限量6位,年滿18歲。
💦 我們將依據填寫報名動機作為選擇依據,獲選者需要於十月中前繳交1000字以上書寫,「導體大系」團隊將彙整成專題刊登於「介面|SECEEN」媒體。
💦 本活動將提供金門住宿、餐點與從台灣本島出發的旅遊平安險。
💦 獲選者需自行購買機票,保留票根與收據,於繳交心得後領取機票補助2000元。
💦 請穿著輕便、鞋耐髒汙、自備遮陽防曬與補水。
💦 活動過程在側會有影像拍攝紀錄,參與報名即知悉同意。
💦 活動結束後參與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延長停留在金門的時間。
💦 遇雨則另行與參與者協商改期。
 

title img

 

 

 

 

 

 

 

 

🩴 潮間找鱟
 

隨著本島沿岸開發、對岸盜抽海砂等因素導致棲地消失,夾擊著三脊鱟瀕危的生態,現在國內僅剩下澎湖、金門、嘉義沿岸可以觀測到數量稀少的幼鱟,其中以金門數量為最多。從這趟踏查當中我們將學習透過「川字紋」在潮間帶的泥土中找到鱟的蹤跡,走進鱟的絕境,同身共感做為採掘式經濟的對象「物種」所正在經歷的「風化」現場。

 

🩴 行程規劃


今年水頭潮汐表預報07/03滿月,是故3號前後的潮汐將會呈現最大的漲退潮間距。3號當天凌晨5:54達到最退潮,中午11:38回到最漲潮,我們預計於凌晨5點左右前往潮間帶實地觀測。
 

 

 

 

07. 02

下午 | 陸續抵達水頭古洋樓check in
傍晚 | 楊明哲老師講座,「鱟血、疫苗、抽砂船」
就寢
 

07. 03

清晨 | 5點集合前往潮間實地找鱟,講解觀測須知
下午 | 金門水試所參觀鱟研究場館
解散,自由活動🩴 

 

large img
link icon

潮間帶、鱟、水與土的無意識」7月CREATORS月誌(by 計畫成員:詩雨)

large imglarge imglarge img
background

 

極境生機》由楊明哲老師書寫推薦序「化身為鳥世界更廣,化身為鱟讓心更緩」,講述古老的鱟在億萬年間所經歷的生態史詩。

 

#2|Field WALK @Jinguashi 

ft. 地質科學

title-img

2023. 11. 14. 

水湳洞、本山、陰陽海 | 黃金博物館教育研究組研究助理 - 黃家俊老師
 


繼「導體大系」計畫在7月帶領大家前往金門找「鱟」後,11月將來到金瓜石沿著水路找「銅」。金瓜石以金礦為人所熟知,也曾經是銅礦開採的地點,雖然現在礦山已停止開採、煉銅廠也停止運作,但從蔓延礦山的水沉積當中,藍色次生礦物推測與地層的關係,以及透過「河川重礦物異常帶」圖表應證礦物富集的相對位置,仍然可以推測銅以不同的型貌活動在地層當中。我們希望藉由詢問價值金屬的物質性來源,鬆動物質與價值的關係,接近事物擾動、凝聚、成體的原生環境,為未來的感知部屬思索可能。


此行我們向長期致力於金瓜石礦山研究的黃金博物館提出諮詢,希望借助地質科學的角度從水文重新看待地理現象的成因,與地方發展的歷史。很高興能邀請到長年耕耘地景保育議題的黃家俊老師,透過實地野外踏查我們一路從水湳洞、陰陽海,移動到礦脈的中心—本山礦場,觀察「銅」在不同環境中呈現的不同產狀,與背後的故事。透過專業的解說,從深度時間理解岩石、觀察結晶、認識成礦原理與保育倫理,並從老師過去的書寫「一塊岩石的生成:水成說與火成說的爭論」看到地質學史典範轉移之間的對話,巧合地回扣了今年以來「導體計畫」在女性主義生態環境人文關於解構翻轉科學本真論、與跨學科場景的閱讀。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title img

🩴 地質找銅


「實地踏查」的第二站我們將前往金瓜石、水湳洞尋找已經停止開挖的「銅礦」,在這趟踏查當中我們將學會在野外辨認露頭、辨識礦物、觀測結晶...,等地質科學知識與技能。

title img

🩴 活動須知

💦 野外所需工具參考:記錄用的本子(或用手機...)、放大鏡(至少10倍)、標本袋(夾鏈袋或泡泡紙)、粗的簽字筆。
💦 請穿著輕便長袖長褲、雨鞋或登山鞋,棉布手套與補水。
💦 活動過程在側會有影像拍攝紀錄,參與報名即知悉同意。
💦 遇雨則另行與參與者協商改期。

title imgtitle img

圖 片/黃家俊、黃雋然、謝豐嶸、Candy Bird、姚睿蘭、徐詩雨、Tekla Aslanishvili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