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STEM OF CONDUCTOR
More-then-Human Technical Studies fore Transentient Becomings
「導體計畫」以三種物質的面相開啟三個單元的創作調研:In Molecular,「實地走讀」前往金門與金瓜石,走訪採掘式經濟發生的生態現場;In Flow,與「軟爛共讀」共同帶領4場讀書會;On air,邀請「跨為度播音」延續對藝術實踐中神祕學應用的關注,錄製2集Podcast特別節目,向行星與相位提問,採訪占星師與天體物理學家。
近期,「行星」作為一種隱喻,在當代藝術中被大量引用:有時候引申為一種平行但同在的理念體系(「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Bruno Latour,2020);有時候被放置在物質、生態脈絡,作為「抵抗的立足點」(Feminist Standpoint Theory,張君玫,2017);有時候被用作動詞,「行星化」(planetarization,許煜)做為一種「創造性的多樣性」哲思,用於對抗西方中心全球化;行星在媒體影像作品中也是常見的題材。「跨維度播音」與「導體計畫」合作的特別節目(special episode)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CREATORS支持播出。我們將從新物質主義出發,重新思考物質、能量、環境、生態與社會之間複雜的關係。
📡 跨維度播音
「跨維度播音」是一個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應用的廣播節目。主持人朱峯誼以兩兩一對的方式,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與其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暢談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跨維度播音」與「導體計畫」合作的兩集特別節目圍繞著星座「相位」展開一系列的提問:如果星體移動、逆行、停滯,都對世界有影響,潮起潮落對生活在潮間帶的鱟鱟有影響,地球上比鐵更重的金屬元素來自古早以前遙遠的恆星爆發坍縮。這些是否都意味著當我們理解星座的時候,我們在理解的是星體能量的影響力?而其影響力來自與我們之間相對位置產生的作用力?
為了深入了解一探究竟,我們在SE_01邀請占星師聊聊與地球最靠近的月亮的特殊現象「藍月」,以及許願的方法。接著,SE_02將從現代物理學及天文物理學的觀點深入討論究竟行星的影響具體如何變化?如何計量?如何作用力?
各大串流平台放送中!歡迎收聽!
📡 聯繫與追蹤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
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若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合作提案,歡迎來信:
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主持 | 朱峯誼
與談 | 安柏(占星師)、潘彥丞(天體物理學家)
開場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
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thecube_space)
企劃 | 導體大系 - 跨物態感知技術日誌












